![]()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专利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显示模组中的对位标记无法被准确识别的问题,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光学胶层、触控面板和至少一个隔离膜。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周边区,周边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标记。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触控面板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背向显示面板一侧,触控面板包括多条周边信号线。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之间,每个隔离膜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对位标记;隔离膜被配置为,遮挡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的光线。显示模组用于显示。 公开号:CN214335688U 申请号:CN202022585390.7U 申请日:2020-11-0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杨皓天;谢扶政;刘晓霞;王康;杨俊辉;张家祥;王毅鸣;张振华;徐仁哲 申请人: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6F3-041
专利说明:
[n0001]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n0002] 如今,触控显示装置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窄边框的AMOLED (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触控显示装置成为显示技术领域的趋势之一。 [n0003]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模组中对位标记无法被准确识别的问题。 [n0004]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光学胶层、触控面板和至少一个隔离膜。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周边区,所述周边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标记。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背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周边信号线;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之间,每个所述隔离膜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对位标记;所述隔离膜被配置为,遮挡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至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的光线。 [n0005] 上述显示模组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n0006]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每个隔离膜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即每个隔离膜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第一对位标记的面积。由于隔离膜将第一对位标记与周边信号线隔离开,并在识别器件对第一对位标记进行识别时,隔离膜能够遮挡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的光线,这样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的光线无法照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多条周边信号线无法反射光线,且隔离膜能够吸收光线充当背景,从而使识别器件仅能够接收到第一对位标记所反射的光线,实现第一对位标记的准确识别,提高了识别器件识别第一对位标记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由于多条周边信号线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对位标记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而导致的第一对位标记无法被准确识别的问题。 [n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环绕所述显示区一周的第一周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二周边区;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的第一对位标记。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所述隔离膜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 [n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靠近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 [n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面具有粘附性,以使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或所述触控面板粘接;所述隔离膜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面不具有粘附性,所述隔离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粘附性粘接。 [n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包括设置有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与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齐平或大致齐平。 [n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的厚度,与所述隔离膜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10~30。 [n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100μm~150μm;所述隔离膜的厚度范围为5μm~10μm。 [n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多条侧边中,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处具有至少一个凸耳,每个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上的正投影在一个所述凸耳的范围之内;每个所述隔离膜设置在一个所述凸耳上。 [n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凸耳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比例范围为0.5~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 [n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1.5mm~10mm。 [n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具有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界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边界位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与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之间;或者,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边界,与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重合或大致重合。所述隔离膜的第二边界与所述凸耳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齐平或者大致齐平。 [n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0.5mm~1mm。 [n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边区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标记,所述两个第一对位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对位标记被配置为标定所述第二周边区的弯折位置;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具有两个凸耳,所述两个凸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两个隔离膜,所述两个隔离膜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 [n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周边区可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所述第二周边区内设置有多条扇出走线,所述多条扇出走线与所述显示区内的子像素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多条扇出走线电连接的显示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可随所述第二周边区的弯折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 [n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触控驱动芯片,柔性线路板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一侧;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周边区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同一侧,且所述柔性线路板可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触控驱动芯片,所述触控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多条周边信号线电连接。 [n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为遮光胶带。 [n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的材料为金属;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导电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记设置于一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中。 [n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圆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圆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第二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的盖板。 [n0024]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n0025] 上述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n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n0027]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n0028]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n0029]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n0030] 图3为图2中区域G1的放大图; [n0031]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光学胶层的结构图; [n0032]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图; [n0033] 图6为图5中区域G2的放大图; [n0034]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n0035]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对位标记被识别时的一种示意图; [n0036]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光学胶层的结构图; [n0037] 图10为图9中区域G3的一种放大图; [n0038] 图11为图9中区域G3的另一种放大图; [n0039]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n0040]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n0041] 图14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对位标记被识别时的另一种示意图; [n0042] 图14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对位标记被识别时的又一种示意图; [n0043] 图15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光学胶层和隔离膜的一种截面图; [n0044] 图15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光学胶层和隔离膜的另一种截面图; [n0045]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与柔性线路板的结构图; [n0046] 图17为图16中区域G4的放大图; [n0047]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周边区弯折到背面的示意图; [n0048] 图19为图18中区域G5的放大图; [n0049]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周边区和柔性线路板均弯折到背面的示意图; [n0050] 图21为图20中区域G6的放大图; [n0051] 图2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n005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n0053]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n0054]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n0055]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n0056]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n0057]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n0058]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n0059]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近似”、“大致”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n0060]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n0061] 如图1A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 为触控显示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 (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触控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在触控显示装置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在显示装置为光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装置。 [n0062] 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和外壳,外壳与显示模组100进行组装,形成显示装置。 [n0063] 如图1B和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第一光学胶层2和触控面板3。显示模组100沿第三方向X3上相对的两侧为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侧A1和非显示面侧A2。 [n0064] 显示面板1、第一光学胶层2和触控面板3依次层叠设置,第一光学胶层2 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一侧,即显示面板1靠近触控面板3的一侧为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触控面板3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为触控面板的触控面侧。第一光学胶层2被配置为将显示面板1和触控面板3贴合。 [n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圆偏光片5、第二光学胶层6和盖板7,其中,圆偏光片5设置于触控面板3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第二光学胶层6设置于圆偏光片5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盖板7设置于第二光学胶层6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 [n0066] 圆偏光片5能够在显示面板1进行显示时,阻断外界光干扰,提高画面对比度,盖板7被配置为保护包括显示面板1和触控面板3在内的内部结构,避免内部结构受到外界损伤,例如盖板7为玻璃盖板。第二光学胶层3将盖板7 粘附在圆偏光片5上。 [n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200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 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以使显示面板1能够实现显示。 [n0068] 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周边区BB,显示区AA 设置有多个像素、多条栅线以及多条数据线等结构,周边区BB设置在显示区 AA的至少一侧,例如,如图2所示,周边区BB环绕显示区AA一圈设置。 [n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区BB包括第一周边区BB1和第二周边区BB2,第一周边区BB1环绕显示区AA一周,第二周边区BB2位于第一周边区BB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其中,第一周边区BB1设置有电源信号线、栅极驱动电路等,第二周边区BB2设置有扇出走线12、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绑定(bonding) 电极13等。第二周边区BB2可弯折至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 [n0070] 如图2和图3所示,周边区BB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被配置为标定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位置,例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标定标记11所在的位置确定出第二周边区BB2需要弯折的位置,以使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能够在固定位置处弯折至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 A2。 [n0071] 如图5和图6所示,触控面板3包括多条周边信号线31;示例性地,触控面板3包括触控区CC与周边走线区DD,周边走线区DD环绕触控区CC一圈设置。多条周边信号线31设置在周边走线区DD,多条周边信号线31环绕触控区CC一圈设置。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 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周边走线区DD与第一周边区BB1至少部分区域相对应,即周边走线区DD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周边区BB1至少部分重叠。周边走线区DD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周边区BB2 不重叠。 [n0072] 为使显示模组具有较窄的边框,显示面板1中的周边区BB和触控面板3 中的周边走线区DD的预留空间不会太多,在一些情况下中,会出现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的情况。 [n007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设置于第一周边区BB1的第一对位标记11a,第一对位标记11a为上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中的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 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的对位标记。即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对位标记11a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示例性地,第一对位标记11a设置于第一周边区BB1中靠近第二周边区BB2的位置处。 [n0074] 示例性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一个或多个对位标记11,在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一个对位标记11的情况下,对位标记11包括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在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多个对位标记11的情况下,对位标记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例如,对位标记11包括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或者,对位标记11包括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 [n0075] 在一些示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多个对位标记11的情况下,对位标记1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周边区BB2的第二对位标记11b,示例性地,第二对位标记11b设置于第二周边区BB2中靠近第一周边区BB1的位置处。根据第一对位标记11a和第二对位标记11b能够标定出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位置,例如,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在第一周边区BB1和第二周边区BB2 的交界位置处弯折至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 [n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3、图18和图19,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在第一周边区BB1和第二周边区BB2的交界位置处弯折至显示模组 100的非显示面侧A2,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1根据第一对位标记11a和第二对位标记11b进行弯折(bending)的过程中,第一对位标记11a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二对位标记11b随着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而移动,其位置发生改变,通过设定第二对位标记11b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定第二对位标记11b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可以确定第二周边区BB2向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面侧弯折的程度以及弯折路径,例如,通过第一对位标记11a和第二对位标记11b所确定的弯折位置,以及在弯折过程中第二对位标记11b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可以使第二周边区BB2在设定位置处,以设定角度、设定半径翻折到显示面板1的背面。 [n0077]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对位标记11 指的是在显示面板1的弯折过程中所需要的对位标记,对位标记11包括第一对位标记11a和第二对位标记11b,对位标记11均位于显示面板1的周边区BB。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还包括其他标记,例如图2和图3 中示出的位于显示面板1的周边区BB外侧一圈的框架81(称为dummy料,在显示面板制备完成后会卸除)上的标记,例如十字形标记,该标记的作用例如是用于在显示面板1的制备中进行对位,例如图3所示的位于显示面板1的绑定区BB21的十字形标记,例如图5和图6中示出的位于触控面板3的周边走线区DD外侧一圈的框架82(称为dummy料,在触控面板制备完成后会卸除)上的标记,例如椭圆形标记、矩形标记等,这些标记不用于显示面板1的弯折工艺,并不包含在本公开提到的对位标记11内。 [n0078] 在显示模组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利用识别器件对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 进行抓取并识别,以确定第二周边区BB2弯折的位置,从而根据该位置对显示面板的第二周边区BB2进行弯折。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识别器件20为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耦合器件具有多个感光单元,通过多个感光单元接收来自被识别物体的光线,将光线转化为电荷,从而根据电荷进行成像,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识别。 [n0079] 在对第一对位标记11a进行识别时,识别器件20位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即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A2,第一对位标记11a能够反射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显示模组内部的光线,具体地,第一对位标记11a反射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至第一对位标记11a上的光线,所反射的光线被识别器件20接收,以实现第一对位标记11a的识别。在一些示例中,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显示模组内部的光线是由识别器件20发出的,例如,如图7所示,识别器件20发出沿第四方向X4传输的光线至显示面板1,该光线被第一对位标记11a反射,进而被识别器件20 所接收,或者,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显示模组内部的光线也可以是由其他器件发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对位标记11a的材料为非透光材料,能够反射光线,显示面板1至少在第一对位标记11a周围一圈的部分具有透光性,无法反射光线,从而能将第一对位标记11a识别。 [n0080] 对于第二对位标记11b的识别原理可参见上述对第一对位标记11a的识别原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n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位标记11a的材料为金属;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对位标记11a设置于一层金属导电层中,例如,该金属导电层包括多条数据线等信号线。这样,第一对位标记11a的制备与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的制备可以处于同一道构图工艺中,从而简化工艺步骤。 [n0082] 然而,由于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多条周边信号线31为金属信号线,因此,如图8所示(图中虚线区域为显示模组100中被识别的区域,即识别器件发出的光线照射的区域),在识别器件20对第一对位标记11a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显示模组内部的光线能够透过第一光学胶层2,照射至触控面板3的周边信号线31上,周边信号线31反射光线,使得识别器件同时接收到周边信号线31所反射的光线,在识别器件根据所接收的光线所生成的图像中包括第一对位标记11a和多条周边信号线31的成像,第一对位标记11a的背景色不明显,识别器件20无法准确地识别出第一对位标记11a,识别器件20对第一对位标记11a进行识别的准确性较低。并且,在周边信号线31与第一对位标记11a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识别器件20正常识别出第一对位标记11a的难度更大,甚至无法识别出第一对位标记11a。 [n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9、图12和图13所示,上述显示模组100 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1和触控面板3之间的至少一个隔离膜4,每个隔离膜4 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对位标记11。隔离膜被配置为,遮挡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31的光线。具体地,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 11a,隔离膜4在触控面板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至少部分重叠,称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31中与隔离膜4在触控面板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有重叠的部分为重叠周边信号线,隔离膜被配置为,遮挡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重叠周边信号线的光线,这样在隔离膜的遮挡作用下,重叠周边信号线无法被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的光线照射,重叠周边信号线也无法反射光线至识别器件20,隔离膜能够充当第一对位标记 11a被识别时的背景,使识别器件20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能够准确地识别第一对位标记11a。 [n0084] 隔离膜4与第一对位标记11a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即每个隔离膜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第一对位标记11a的面积。隔离膜4的材料为遮光材料,无法使光线透过,并且,隔离膜4的材料为吸光材料,无法反射光线,或者仅能反射少量光线。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图中虚线区域为显示模组100中被识别的区域,即识别器件发出的光线照射的区域),隔离膜4将第一对位标记11a 与周边信号线31隔离开,并在识别器件20对第一对位标记11a进行识别时,隔离膜4能够遮挡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31 的光线,这样从显示面板1远离触控面板3的一侧入射的光线无法照射至多条周边信号线31,多条周边信号线31无法反射光线,且隔离膜4能够吸收光线充当背景,从而使识别器件20仅能够接收到第一对位标记11a所反射的光线,实现第一对位标记11a的准确识别,提高了识别器件20识别第一对位标记11a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由于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对位标记11a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而导致的第一对位标记11a无法被准确识别的问题。 [n008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隔离膜“能够充当第一对位标记11a被识别时的背景”指的是,在识别器件20对第一对位标记11a进行识别时,隔离膜能够吸收光线,无法反射光线,从而识别器件仅能接收到来自第一对位标记11a所反射的光线,从而根据该光线进行成像,在成像中对应隔离膜的部分的颜色能够作为背景色,使第一对位标记11a能够很明显且准确地被识别出来。 [n0086] 由于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周边走线区DD在显示面板1 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周边区BB12至少部分不重叠,第二对位标记11b 设置于第二周边区BB2,一般不会出现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对位标记11b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的情况,因此识别器件20能够正常识别出第二对位标记11b,无需针对第二对位标记11b设置对应的隔离膜4,通过隔离膜4将第二对位标记11b和周边信号线31隔离开。当然,本公开也不排除在显示面板1和触控面板3之间设置隔离膜4,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二对位标记11b的情况。 [n0087] 可以理解的是,隔离膜4的材料与第一对位标记11a的材料不同,且具有遮光且吸光的特性,在一些示例中,隔离膜为遮光胶带,例如,隔离膜为深色遮光胶带,例如深色为黑色、深褐色等。 [n0088]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离膜4的位置为:如图12所示,至少一个隔离膜4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2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或者,如图13所示,至少一个隔离膜4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2的靠近触控面板3的一侧。 [n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4远离第一光学胶层2的一面具有粘附性,以使隔离膜4与显示面板1或触控面板3粘接。 [n0090] 隔离膜4靠近第一光学胶层2的一面不具有粘附性,隔离膜4与第一光学胶层2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的粘附性粘接。 [n0091] 隔离膜4远离第一光学胶层2的一面具有粘附性,也就是说在图12中,隔离膜4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具有粘附性,以使隔离膜与显示面板1粘接,或者,在图13中,隔离膜4靠近触控面板3的一侧具有粘附性,以使隔离膜4与触控面板3粘接。由于第一光学胶层2本身具有粘附性,因此隔离膜4靠近第一光学胶层2的一面不具有粘附性,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自身的粘附性即可实现二者的粘接,这样,在实现能够将显示面板1与触控面板3牢固粘接,使其不易脱落的情况下,隔离膜4的一面具有粘接性。另一面不具有粘接性的设计,相比隔离膜4的两面均具有粘接性的设计,能够降低隔离膜4的厚度,减小隔离膜4与第二光学胶层2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平整度。 [n009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第一光学胶层2包括设置有隔离膜4的第一表面B1,和与第一表面B1相对的第二表面B2。在第一光学胶层 2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表面B2,第一表面B1中未被隔离膜覆盖4的部分,与隔离膜1远离第二表面的一面齐平或大致齐平。 [n0093]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光学胶层2的材料为光学胶,例如第一光学胶层的材料的有机硅胶或丙烯酸型树脂等,第一光学胶层2的材质较软,隔离膜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嵌入第一光学胶层2中,例如,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隔离膜4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隔离膜4完全嵌入第一光学胶层2中,从而第一光学胶层能够吸收一定的段差,第一光学胶层2的第一表面B1中未被隔离膜覆盖4的部分,与隔离膜1远离第二表面B2的一面齐平或大致齐平,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平整度。 [n0094]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5A和图15B所示,隔离膜4的厚度d1较薄,这样能够提高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平整度,且不增加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厚度。示例性地,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与隔离膜4的厚度d1的比例范围为10~30。 [n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的范围为100μm~150μm;隔离膜的厚度d1的范围为5μm~10μm。第一光学胶层2 中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3的范围为105μm~160μm。 [n0096] 例如,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为100μm;隔离膜的厚度d1为5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3为 105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与隔离膜4的厚度d1的比例20。或者,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 d2为120μm;隔离膜的厚度d1为10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3为130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与隔离膜4的厚度d1的比例12。或者,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为150μm;隔离膜的厚度d1为5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3为155μm,第一光学胶层2中未被隔离膜4覆盖的部分的厚度d2,与隔离膜4的厚度d1的比例30。 [n00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第一光学胶层2的多条侧边中,与第二周边区BB2所在的显示面板边相对应的侧边处具有至少一个凸耳21,每个第一对位标记11a在第一光学胶层2上的正投影在一个凸耳21的范围之内。每个隔离膜4设置在一个凸耳2上。 [n0098] 例如,如图1B所示,第一光学胶层2具有多条侧边,其中,第一光学胶层 2的与第二周边区BB2相对应的侧边处具有两个凸耳21,显示面板1的第一周边区BB1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每个第一对位标记11a在第一光学胶层2上的正投影在一个凸耳21的范围之内,每个隔离膜4设置在一个凸耳2上,这样,在沿平行于第三方向X3的方向上,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与一个凸耳21 的位置相对应,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与一个隔离膜4的位置相对应,从而隔离膜4能够充分起到充当第一对位标记11a被识别时的背景的作用。 [n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4与凸耳21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的比例范围为0.5~1;其中,第一方向X1平行于第一光学胶层2的与第二周边区BB2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 [n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的范围为1.5mm ~10mm。例如,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1.5mm,凸耳21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3mm,或者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2mm,凸耳21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4mm,或者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4mm,凸耳21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为4mm。 [n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A和图14B所示,隔离膜4具有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边界4a和第二边界4b。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边界4a相对于第二边界4b靠近显示区AA。其中,第二方向X2为,与第一光学胶层2的与第二周边区BB2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垂直。 [n0102] 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且沿第二方向X2,如图14A所示,隔离膜4的第一边界4a位于,第一对位标记11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11a,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31a之间。或者,如图14B所示,隔离膜4的第一边界4a,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 31a重合或大致重合。 [n0103] 隔离膜4的第二边界4b与凸耳2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齐平或者大致齐平。 [n0104] 通过这样设计,能够保证在第二方向X2上,隔离膜4的第一边界4a超过第一对位标记11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11a,且不超过多条周边信号线31 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31a,这样能够满足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的要求,隔离膜4能够将第一对位标记11a与周边信号线31隔离开,以使第一对位标记11a能够被识别。同时,隔离膜4的第二边界4b与凸耳2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边界齐平或者大致齐平,在贴合隔离膜4时,找准隔离膜4所在位置,方便隔离膜4与第一光学胶层2 贴合。 [n0105] 示例性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隔离膜4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6的范围为0.5mm~1mm。例如,隔离膜4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6为0.5mm,或者为 0.63mm,或者为1mm。 [n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显示面板1的第一周边区BB1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位于第一周边区BB1中靠近第二周边区BB2的位置,且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分别位于第二周边区BB2的两侧,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被配置为标定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位置。例如,第二周边区BB2可沿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所在的直线处的位置弯折至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A2。 [n0107] 如图1B所示,第一光学胶层2具有两个凸耳21,两个凸耳21分别位于第二周边区BB2的两侧。显示模组100包括两个隔离膜4,两个隔离膜4分别位于第二周边区BB2的两侧。每个隔离膜4位于一个凸耳21上。 [n0108] 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设置有两个第二对位标记11b,两个第二对位标记11b位于第二周边区BB2中靠近第一周边区BB1的位置,且两个第二对位标记11b分别设置于第二周边区BB2中靠近相对的两个侧边的位置处,该相对的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2。 [n0109] 这样,两个隔离膜4与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的位置一一对应,能够使得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被识别,同时,设置两个第一对位标记11a,与两个第二对位标记11b相配合,能够较准确的标定出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位置。 [n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内除设置有多条扇出走线12外,还设置有多个绑定电极13,多个绑定电极13位于第二周边区BB2的绑定区BB21内,多个绑定电极13与多条扇出走线12一一对应连接。 [n0111]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与多条扇出走线12电连接的显示驱动芯片30,显示驱动芯片30可随第二周边区BB2的弯折设置于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示例性地,显示驱动芯片30通过多个绑定电极13与多条扇出走点12电连接。这样,显示驱动芯片30能够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从而减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 [n0112]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驱动芯片30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和时序控制器等电路,用以向显示面板传输显示信号,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n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柔性线路板 40和触控驱动芯片50。 [n0114] 柔性线路板40设置于触控面板3的一侧,柔性线路板40与第二周边区BB2 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同一侧,且柔性线路板40可弯折至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 [n0115] 触控驱动芯片50设置于柔性线路板40上,触控驱动芯片50通过柔性线路板40与触控面板3的多条周边信号线31电连接。触控驱动芯片50被配置为提供触控信号,以控制触控面板实现触控功能。 [n0116] 如图17所示,触控面板3上还设置有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电极32,多个连接电极32位于触控面板上靠近第二周边区BB2的一侧,触控面板3的触控区CC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周边信号线 31电连接,柔性线路板40通过多个连接电极32与多条周边信号线31电连接,从而触控驱动芯片所提供的触控信号能够通过柔性线路板40、多个连接电极32 以及多条周边信号线31传输至多个触控电极,控制触控面板实现触控功能。 [n0117]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请参见图1B、图18~图21,在显示模组100中,图 18所示出的是显示面板1的背面(非显示面),显示面板1的第二周边区BB2 朝向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1弯折,图18和图19仅示出了第二周边区 BB2上的绑定区BB21,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驱动芯片30与绑定区BB21中的绑定电极耦接,显示驱动芯片30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2。如图 20和图21所示,柔性线路板40朝向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侧A1弯折,柔性线路板40的一部分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弯折至背面的第二周边区BB2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上。如图21所示,箭头所指位置为第二周边区BB2和柔性线路板40弯折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小显示模组100的边框尺寸。 [n01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 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为手机。 [n0119]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如图2和图22所示,该装配方法包括: [n0120] S1、对隔离膜的基材进行裁切,得到具有初始目标尺寸的形状的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 [n0121] 其中,采用模切工艺,对隔离膜的基材进行裁切,得到初始隔离膜,相比图9~图11中所示出的最终的隔离膜,初始隔离膜的尺寸较大。在该步骤中,仅需裁切处初始隔离膜的大致形状。 [n0122] S2、将所述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贴附在第一光学胶层的基材的一侧表面上的目标位置处。 [n0123] 例如,将两个初始隔离膜贴附在第一光学胶层的基材的一侧表面上的目标位置处,该目标位置可以为,两个初始隔离膜之间的距离大于将要形成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第二周边区BB2沿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 [n0124] S3、对贴附有所述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的光学胶层的基材进行裁切,得到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第一光学胶层,以及得到至少一个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至少一个隔离膜。 [n0125] 其中,采用模切工艺,对贴附有所述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的第一光学胶层的基材进行裁切,得到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第一光学胶层,第一光学胶层的外轮廓为具有目标形状的外轮廓。同时,对于第一光学胶层的基材上贴附有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的位置,采用模切工艺,一并将第一光学胶层的基材和至少一个初始隔离膜进行裁切。示例性的,通过裁切得到的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第一光学胶层为,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个侧边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凸耳,例如第一光学胶层具有两个凸耳,且凸耳具有目标尺寸,通过裁切得到的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至少一个隔离膜中,每个隔离膜贴附在一个凸耳的位置处,且使隔离膜的外侧边界与凸耳的外侧边侧齐平或者大致齐平。 [n0126] 示例性地,第一光学胶层的目标尺寸和隔离膜的目标尺寸满足下述条件,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4与凸耳21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的比例范围为0.5~1;其中,第一方向X1平行于凸耳21所在的第一光学胶层2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4在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d5的范围为2mm~10mm,隔离膜4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6的范围为0.5mm~1mm。 [n0127] S4、使用贴附有至少一个隔离膜的第一光学胶层,将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粘接在一起。 [n0128] 其中,如图1B~图3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周边区BB,周边区BB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触控面板3包括多条周边信号线31。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对位标记11。其中,隔离膜4被配置为,充当对位标记11 被识别时的背景,以使识别器件从显示面板1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能够识别所述对位标记。 [n0129]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区BB包括环绕显示区AA一周的第一周边区BB1,以及位于第一周边区BB1远离显示区一侧的第二周边区BB2。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包括设置于第一周边区BB1的第一对位标记11a;多条周边信号线31 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对位标记11a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隔离膜4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11a。 [n0130] 通过上述装配方法,能够使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贴和为一体,并且,能够将隔离膜贴附在目标位置处,至少一个隔离膜与至少一个对位标记(第一对位标记11a)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至少一个隔离膜4将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与周边信号线31隔离开,并在识别器件20对对位标记11进行识别时,隔离膜4 能够充当背景,以使识别器件20能够识别对位标记11,从而解决了由于多条周边信号线3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对位标记11在显示面板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而导致的对位标记11无法被正常识别的问题。 [n0131] 并且,上述装配方法相比现有的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仅多了对隔离膜的裁切步骤以及贴附隔离膜的步骤,在不影响现有的显示模组的制备工艺即装配方法的前提下,能够使识别器件准确的识别出显示面板中的对位标记,从而显示面板在对位标记标定的位置处进行弯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品质。 [n0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还包括: [n0133] S1’、对第二光学胶层的基材进行裁切,得到具有目标尺寸的形状的第二光学胶层。S1与S1’可先后进行,也可同步进行。 [n0134] S5、将偏光片贴附在触控面板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n0135] S6、使用第二光学胶层,将触控面板与盖板粘接在一起。 [n0136] 另外,上述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将显示面板的第二周边区弯折至非显示面一侧,将触控面板所耦接的柔性线路板也弯折至非显示面一侧,得到如图20所示的显示模组。 [n0137] 通过以上步骤,即实现了显示模组的组装。 [n0138]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B、图2和图5、图16所示,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的周围均具有围绕其一周的框架(称为dummy料),该框架用于辅助显示模组的制备及组装,在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制备完成后,会将该框架拆除,如图20所示,最终得到的显示模组中不包括上述框架。 [n01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19) [000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周边区,所述周边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对位标记;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光学胶层; 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背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周边信号线;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面板之间的至少一个隔离膜,每个所述隔离膜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对位标记;所述隔离膜被配置为,遮挡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入射至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的光线。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环绕所述显示区一周的第一周边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二周边区; 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标记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周边区的第一对位标记; 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每个所述隔离膜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对位标记。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靠近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面具有粘附性,以使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或所述触控面板粘接; 所述隔离膜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面不具有粘附性,所述隔离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粘附性粘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包括设置有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与所述隔离膜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齐平或大致齐平。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的厚度,与所述隔离膜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10~30。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未被所述隔离膜覆盖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100μm~150μm;所述隔离膜的厚度范围为5μm~10μm。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多条侧边中,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处具有至少一个凸耳,每个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上的正投影在一个所述凸耳的范围之内; 每个所述隔离膜设置在一个所述凸耳上。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凸耳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比例范围为0.5~1;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1.5mm~10mm。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具有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界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与所述第二周边区相对应的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边界位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与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之间;或者,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边界,与所述多条周边信号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重合或大致重合; 所述隔离膜的第二边界与所述凸耳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边界齐平或者大致齐平。 [00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0.5mm~1mm。 [0013]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周边区设置有两个第一对位标记,所述两个第一对位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对位标记被配置为标定所述第二周边区的弯折位置;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具有两个凸耳,所述两个凸耳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两个隔离膜,所述两个隔离膜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的两侧。 [0014]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周边区可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所述第二周边区内设置有多条扇出走线,所述多条扇出走线与所述显示区内的子像素电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多条扇出走线电连接的显示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可随所述第二周边区的弯折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 [001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一侧的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周边区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同一侧,且所述柔性线路板可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侧; 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触控驱动芯片,所述触控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多条周边信号线电连接。 [0016]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隔离膜为遮光胶带。 [0017]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的材料为金属;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至少一层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对位标记设置于一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中。 [0018]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圆偏光片; 设置于所述圆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第二光学胶层; 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的盖板。 [0019]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101908501B1|2018-10-17|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941261B2|2018-04-10|Display device CN211180477U|2020-08-04|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231021A|2010-10-14|保護板一体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078898A|2010-04-08|表示装置 KR20160111839A|2016-09-27|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백 플레이트 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10167157A1|2021-06-03|Flexible displa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511138A|2016-04-20|具有窄边框区的平板显示器 US20190129545A1|2019-05-02|Touch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20190355801A1|2019-11-21|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20000210A|2012-01-02|카메라 모듈이 내장된 액정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14335688U|2021-10-01|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632339B|2018-08-10|显示设备 JP5334205B2|2013-11-06|電気的固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80138311A|2018-12-31|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JPWO2014042062A1|2016-08-18|表示装置 JP2006201215A|2006-08-03|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CN110764302A|2020-02-07|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对位系统 CN108132563B|2020-06-12|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19080736A1|2019-05-02|CIRCUIT CHIP LINK METHOD INTEGRATED WITH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777769B2|2020-09-15|Protective film for protec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326071A|2020-06-23|柔性显示模块以及包括该柔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KR20200080054A|2020-07-06|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413559A1|2020-12-31|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CN212086244U|2020-12-04|一种防溢胶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585390.7U|CN214335688U|2020-11-09|2020-11-09|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CN202022585390.7U| CN214335688U|2020-11-09|2020-11-09|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